Technology

技術分享

智慧建築的現在與未來

— 智能事業群 益鼎 儀電部 工程師 邱柏碩 
中鼎智能事業群志在成為「頂尖智能解決方案及服務提供者」,以先進技術和創新思維,為全球客戶提供客製化的智能解決方案。本文即以智慧建築為例,說明其現況及發展,並以中鼎集團親手打造的第二總部智慧大樓為例,說明如何實現人、環境和設施對話的智慧大樓,成為智慧創新的建築典範。

智慧建築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地球資源過度開發與消耗,造成環境的污染、氣候的變化,甚至是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國際的環保熱潮下,開始有了永續經營的觀念,建築工程也因此有了智慧建築。1984年,世界首幢智能建築City Place大廈在美國哈特福德市誕生,「智慧建築」的理念逐漸擴展至全球各地。

智慧建築的崛起,與建築機電及通信設備的自動控制與智慧化息息相關,伴隨資通訊(ICT)產業技術的不斷進化,對智慧建築也有了新的闡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自動化
發展的初期階段,即為普遍的5A弱電系統(通信自動化-CA、建築自動化-BA、辦公自動化-OA、居家自動化-HA和安全防災自動化-SA),皆為自動化的一環,為個別獨立的系統,而不是整個智慧建築的整合系統。

二、資訊化
在網路技術的普及化後,進入到將建築資訊化,在2000年後,智慧建築規範逐漸完善,系統整合技術趨近成熟,尤其在2010年後,網路與資訊技術的具體落實,主要技術特色為資訊整合和平臺化,為智慧建築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三、智慧化
隨著「智慧城市」的興起,智慧建築間的資訊連結互通,而邁向人性化與智慧化之建築。以此前提下,5A弱電系統加上物業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 PM),形成所謂建物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是智慧建築安全、有效管理必須具備的整合系統。推動智慧建築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更是以IoT、BIM、Big Data、AI、5G、Cloud/Edge Computing等新技術為代表,為「智慧建築」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智慧建築的演進

智慧建築的技術變革

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

物聯網可以使物與物、物與人之間都能「交流」,具有全面感知、可靠傳遞以及智慧處理三個特點。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逐漸實現在智慧建築的應用中,其發展主流如下:
1.開放式物聯網架構
物聯網在物與物、物與人之間,都要能互相無縫溝通,在這樣的應用場景下,需要的是一個開放式架構,將不同系統的介面與通訊協定簡化。
IP化的物聯網架構是未來的趨勢,如Philips智慧照明系統,只藉由網路線供電與監控照明設備,簡化介面提升佈線效率,且整合通訊協定讓不同系統間無須透過閘道器去連結,不僅節省設備成本,也提升系統通訊的效率;因此,介面簡化與通訊協定整合,將是未來開放式物聯網架構發展趨勢。目前主流介面為網路線(Cat-5e/6/6a)、雙絞線、Fiber,主流通訊協定為Modbus、BACNet、TCP/IP等。
2.感知密度的增加
因應智慧建築人工智慧(AI)化,需建立大量且多樣性數據資料庫,做為分析決策的基石,以達到節能效益與服務人性化的目的,如預先維護服務、情境感知服務…等,因此感知器的安裝密度增加亦是未來的趨勢。

環境感測器網路密度提升後,累積的大量數據得以完善資料庫,使系統下達更可靠的決策,且使用者可經由手機APP更有彈性的監控不同區域的照明與空調系統,使建築環境控制、設備運轉達到最佳效益與人性化。
3.AIoT
聯網物(Connected Devices)的爆炸性成長,將造成數據量暴增進而影響網路品質;而AIoT(AI + IoT),顧名思義就是AI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融合,與傳統雲端為主的AI應用不同,可就近在IoT設備上執行機器學習或AI運算工作,資料無須回傳雲端。IoT感測器串流資料能直接應用於機器學習模型推論,即使網路斷線系統也能正常運作,在資料安全、網路頻寬、通訊延遲等條件下,運算任務轉移至終端裝置或就近的網路設備上,將可有效改善網路品質。
二、行動互聯技術
透過通信技術,用戶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於攜帶的行動終端,以行動網路(3G、4G、5G)或WiFi熱點方式連入物聯網,另以寬頻IP為技術核心,可以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多媒體等業務的開放式基礎電信網絡,並獲取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網站服務。因此智慧建築運用行動互聯技術,使建築內的系統與人員之間互聯互通,進而實現了人機協同。
1.LPWAN-低功耗廣域網路
無線通訊技術近20年來的發展迅速,從行動電話誕生至今已經在討論第五代行動通訊5G;而在5G技術成熟之前,許多低功耗長距離的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技術陸續被提出,較常見的包括使用授權頻段的NB-IoT(Narrow Band-IoT)、LTE-M(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以及採用非授權頻段的LoRa(Long Range)、Sigfox等,並帶來下述優勢:

(1) 電池壽命長及降低維護費用:LPWAN技術是以低傳輸低功耗為前提,設備都以電池作為主要電源,在功耗低狀態下電池能量至少可維持10年,不僅節能同時也降低設備維護的費用。
(2) 覆蓋範圍廣:使用頻段主要為Sub-1G,在低頻的特性下有較良好的繞射能力、路徑損耗更低等優點適合遠距離傳輸,因此擁有很寬廣的覆蓋範圍。
2.5G-第5代行動通訊
5G是在 4G 通訊技術成熟後,所衍生的下一代通訊技術,應用領域包括:物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工廠、AR/VR等。5G標準預計在2020年完成,目前共識5G至少要達到幾項能力,如10Gbps以上的資料傳輸速率、大規模的連結能力及感測器網路的部署,在頻譜效率、覆蓋率及低延遲性應遠勝於4G,主要分為三大應用場景:

(1)增強型行動寬頻(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重在寬頻傳輸速度,以人為中心的使用案例提升速度並給予使用者無縫的沉浸式體驗,例如觀賞超高清(4K/8K)視訊或VR/AR的應用。
(2)巨量機器類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可連結巨量設備的連接密度,需要廣泛的覆蓋範圍、較低的功耗和傳輸速度,對於延遲性要求不高,例如:穿戴式裝置、智慧三錶、智慧城市。 
(3)超可靠和低延遲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對低延遲性和傳輸可靠性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以確保提升反應能力。所應用的領域有:智慧電網、遠端手術及車聯網等。

5G的三大應用場景

在5G技術普及化後,未來將帶動各產業的發展影響如下圖:

5G對產業的影響

中鼎集團第二總部智慧大樓

中鼎集團多年來所累積的專業工程實力以及創新發展,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最佳利器,以中鼎集團自行打造的第二總部大樓為例,本大樓除結合智慧監視及5G等多項智能先進科技,並整合集團三大智能方案,包括:中鼎創研中心研發的iSP智能解決平台(Intelligent Solution Platform)、新鼎Mr. Energy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及益鼎BIM 7D智能維保系統,提供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的人性化建築環境,實現人、環境和設施對話的智慧大樓,預計2021年完工落成後將成為智慧創新的建築典範。
一、智慧監視系統
本大樓所導入的智能監視系統,運算功能將分置於前後兩端,即簡單但需即時反應的程序主要由邊緣運算負責,而需強大運算能力的演算法工作,交由後端平台處理。此外,本大樓於建築物周邊設計虛擬圍牆,結合保全系統提升警戒能力,其功能包括:

1.虛擬圍牆系統:無需使用實體屏障,可在監視範圍內設定虛擬防護區,當有可疑人物進入防護區範圍時,智慧監視系統啟動警報系統通知管理人員。

2.智慧辨識系統:在大廳閘道口、地下室及特定區域配置人臉辨識系統,並結合停管系統的車牌辨識系統。

3.人流系統:透過門禁刷卡與辦公區偵測器判斷各區座位人數,人流進出與門禁座位資訊比對,對區域人數加減計算取得該區數值,最終回饋至BMS,由BMS提供至智能演算,如外氣需求預判、大數據運算、機械學習等。

4.智慧監造:在工程建造時,輔助監控人員安全與施工品質。
二、5G佈建
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將5G到府的設計納入專案,優勢包含5G網路讓設備建置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實現人、建築與設備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此外,在5G佈建上也規劃預留NB-IoT模組,以備LPWAN成熟後續規劃使用,如智慧停管、智慧三錶等。

而在5G佈建成熟後,未來為結合智慧物聯網,可以規劃無線感測設備設計補足在有線設計的不足,例如利用Z-Wave、Zigbee、LoRa、BLE等無線技術,實現智慧廁間、智慧辦公室、室內定位等智慧應用,使智慧建築更貼近於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三、CTCI三大智慧建築整合方案
1.Mr. Energy 50001系統
專為建築能源管理所量身打造的平台系統,使用能源績效指標(Energy Performance Indexes , EnPIs)進行分析比較。由能源管理的四個階段:監測、分析、規劃及查核,來達到節能管理和節費的效果。
2.BIM 7D智能維保系統
讓維修管理作業及保養服務更方便、有效率的整合應用,除了簡化維保的流程,更主動提供設備的相關資訊,方便查詢設備的歷史紀錄,迅速判斷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3.iSP智能解決平台
iSP為實現CTCI未來物聯網(IoT)應用的智慧平台,可應用於智慧建築、智慧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等,為建築物收集資料、數據分析、系統應用開發等,並利用建築物多樣性資料與外在大數據資料庫(Big Data),為建築物提供最有效率的運轉模式,實現建築物具智慧思考作業的目標。

本大樓的建築物系統,將利用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針對物聯網而設計的即時訊息推播通訊標準)作為CTCI三大智能方案交換訊息的通訊格式,讓建築物管理系統主司收集樓宇系統狀態與控制連動,而Mr. Energy50001所需接收的能源資料,以及BIM 7D讀取的設備運行狀態與維護之歷史紀錄,都透過MQTT向建築物管理系統(BMS)取得,最後iSP智能解決方案平台,分析與比對上述系統的數據資料,提供樓宇最佳的節能數據與人感舒適。

打造永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智慧建築在國內的發展,在政府長期推廣下,其普及與ICT技術的進步,不只限於獨立建築內的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等自動化與服務,而是能依據建築特性提供不同服務的基礎設施。目前台北市已有許多智慧社區正積極建設中,而智慧社區必須以資源系統與生活場景為前提,將人、ICT技術、建築三大元素完美融合。依政府與民間積極提倡的智慧化社區創新示範計畫,係以節能減碳為推動主軸,結合不同服務如智慧安全防災、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照護、智慧物流等,藉由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由點擴展到面,將智慧社區結合多樣性的智慧園區、智慧醫院等不同建築,並在循環經濟與共享經濟的概念下建設永續的智慧城市,讓智慧建築的永續性得以實現。

中鼎集團深耕智慧科技領域多年,已成功將業務領域拓展至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建築、智慧園區等領域,結合中鼎深厚的工程實力與創新能量,正是打造智慧城市領域的最佳推手,中鼎承諾持續以「最值得信賴」的工程服務,為打造永續生活的型態貢獻心力,成為推動世界進步與地球永續的力量之一!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