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術分享

全球首座工業廢水回用至半導體製程──南科再生水廠案例分享

— 工程事業群  中鼎  方法設計部  助理總工程師  秦銘助
隨著全球永續意識興起,新興水源的開發已成為永續發展重要的一環。中鼎投資、設計、興建及 20 年操作營運(Design, Build, Own and Operation, DBOO)的「南科再生水廠」,是全球第一座利用工業廢水回收導入半導體製程的再生水廠,水源來自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綜合污水處理廠,每日可產製2萬CMD(公噸/每天)的再生水,為南科廠區工業用水的新水源之一。本案所採用獨特的處理程序,不但讓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更達成節能減碳等環境保護的多重效益。

製程/設備單元介紹

南科再生水廠(以下簡稱本廠)的水源取自南科一期污水廠放流水,處理後之再生水提供給業主廠區使用。針對進流水之低有機污染物、硬度、氨氮…等水質特性,特別設計具綠能單元及產出污泥量較少之流程,以符合再生水水質需求。

本廠各重要處理單元包含:軟化、生物處理、超濾膜(Ultrafiltration, UF)、逆滲透(Reverse Osmosis, RO)等,再搭配濃水之化學混凝單元以及脫硝單元,使最終處理單元之水質符合再生水用水標準,且廢水排放亦符合南科納管水標準。各單元特性如下:
一、軟化單元 
本單元的目的是降低水中的硬度,以保護後續薄膜單元。混凝之後需透過沉澱方式進行固液分離,傳統的重力沉澱池,往往需要靠著停留時間及較大表面積才能提高負荷。本案所採用的斜板式沉澱槽,則是利用層層堆疊的傾斜板,大幅增加沉降面積,讓沉降所需的停留時間呈倍數的降低,可有效減少設備占地面積,同時也能滿足處理大水量的需求。

圖片來源:http://www.yi-chum.com.tw/?ID=12&ID2=1&idno=12

二、砂濾單元
本單元的設置,是通過濾料的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達到淨水的目的,並可將前項處理單元產生的懸浮固體(Suspended Solids,  SS)攔除,以利後續UF單元的操作。

三、生物處理單元
本單元係針對水中污染物負荷設計的生物處理程序,依據污水水質特性、污染物組成,採用合適的生物處理單元,可有效降低氨氮等生物可分解污染物。

四、超濾膜(UF)單元
UF系統主要分為 UF單元與化學清洗單元。利用中空纖維膜將水中的懸浮固體去除,並可以攔阻部分大分子有機物,避免影響後續的系統。經過此程序,回收水純淨至淤塞密度指數(Silt Density Index, SDI)小於5,以作為RO逆滲透裝置之前處理單元。
超過濾分離大分子的粒徑範圍為介於 20 至 1,000 埃(Ångström),最大 0.1μm之間。所有溶解的鹽和較小的分子都可能穿過超濾膜。被超濾膜阻擋的固體包括膠體、蛋白質、微生物污染物和較大的有機分子。而超濾膜可以截留的分子量大多數介於在 1,000 到 100,000 之間;通過薄膜介質所需的壓力通常為 15 到 100 psig,相當於 1 到 7 barg。

五、逆滲透單元(RO)
逆滲透是薄膜過濾技術中最細小的薄膜介質,可以屏障所有的溶解鹽類和無機分子,以及分子量大於 100 左右的有機分子。另一方面,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薄膜介質,形成乾淨的產水。而溶解鹽類的去除率通常介於 95% 到  99% 之間。通過薄膜介質所需的壓力,從鹹水膜的 75 psig 相當於 5 barg,到海水膜的 1,200 psig 相當於 84 barg 都有。
本單元的作用是對原水進行脫鹽,能去除水中大部分無機鹽、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微生物…等,以多段式的設計確保氨氮的去除率,降低導電度及總有機碳。

六、廢水混凝沉澱單元
全廠污水在納管排放之前,會先經過pH酸鹼值調整以及混凝沉澱處理,去除SS濃度。

七、脫硝單元
高濃度廢水需要先經過硝酸氮去除單元處理,該單元選用生物處理方式,主要是透過載體上的微生物進行脫氮反應。

八、污泥脫水單元
處理系統產生的含水污泥,會先泵送到污泥儲存池,之後再利用板框式脫水機脫水後產生污泥餅。其原理是利用高壓擠壓脫水,在擠壓後,含泥廢水產生固液分離,降低濾餅的含水量以減少污泥體積,節省乾燥、載運成本。可採自動控制,節省人力。

圖片來源:https://www.passal.com/tw/Double-Membrane%20Filter%20Press

結 語

本案是全球第一座將工業廢水再生回用到半導體製程的水廠,也是結合「水資源循環使用、綠建築、節能減碳」三大特點的再生水廠,在水資源開發再利用或減廢技術方面,都極具創新意義。中鼎在本案結合創新技術及「綠色工程」專業,以滿足半導體產業對於水質潔淨度的高標準要求,同時兼顧友善環境,使處理後的再生水水質優於傳統生物處理方式,同時大幅降低能源耗損、減少污泥的產生,並達成節能減碳及減少二次污染等環境保護多重效益,為全球水資源的循環使用立下重大里程碑,實踐經濟與環境雙贏。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