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術分享
集合住宅同層排水工法之研討
— 智能事業群 益鼎 機械部 經理 陳志成
目前臺灣住宅的排水配管規劃,最常見為貫穿樓板的設計工法,此工法將排水管設置於下樓層住戶頂板下的天花板內,實際上會對下樓層住戶的私領域空間有所侵犯,糾紛迭生,因而催生出將排水管安裝於當樓層的「同層排水」的規定,本文特別分享CTCI中鼎集團旗下益鼎公司於本工法的施作經驗與觀點。


貫穿樓板 vs 同層排水
貫穿樓板之排水設計,是台灣住宅最常見的排水配管規劃,優點為破壞範圍小、復原容易、施工時間較短且成本相對低廉,主要缺點為需要修繕時,上樓層住戶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保障,擁有施工權益,然而施工時對下層住戶干擾較大,容易引起糾紛,從而催生「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增訂第 29-1 條「同層排水」之規定,並且於今(2023)年元月起正式生效,目前雖僅為鼓勵式推行未強制實施,但未雨綢繆計,仍應先行檢討規畫設計應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施工細節與介面工序等,以因應未來強制實施之需求。 同層排水(Same Floor Draining System)之排水配管,如其字面意義,是將排水管安裝於當樓層,優點為在當樓層就能解決排水配管問題、漏水修繕時可避免敲打主結構體等;缺點為工期冗長、工序繁複,而過高的成本,更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
常見的同層排水施工方式
實務上,最常見的同層排水施工方式計有降板式、牆排式及抬高式配管三種:
一、降板式配管
此施工方式,目前較常於台灣豪宅建築中出現,做法是將結構樓板下沉30-60公分,以做為當層水平污廢排水配管敷設空間,廢排水以總存水彎作為間接收納匯集與維修中繼點,污廢水接入管道間垂直立管前,應設置透氣管以維持存水彎之水封。 優點為,可明確區分產權區,並減少對住戶的干擾。於衛浴空間採降板設計,首開先例之案例為宏泰帝寶,中鼎團隊亦曾於台中某豪宅採用此方案。一般來說,豪宅的設計為顧及隱私,其浴廁(管道間)並未緊鄰公共空間,為降低施工時的噪音干擾,甚或採厚度達25cm之中空隔音結構樓板,降板區內的衛生設備配置,可給予業主自有調整浴廁設備配置的最大可能性。

降板式配管示意圖
二、牆排式配管
此施工方式,最常用於商業或公共建築之公用廁所,如辦公室、飯店、體育館等,由中鼎人自行打造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即採用此做法。 此做法是於結構牆面前增加15公分以上之假牆,搭配壁掛式器具,以金屬骨架為主要架構,此緊鄰管道間之UT(Unit-Toilet)矮牆內收納給水、污排水、透氣配管。惟此工法仍須建立地坪排水,無可避免的需以配管向下或埋管方式來執行;若為一般住宅,則應預先規畫於落水頭配管範圍,採樓板局部加厚以利埋管,此限制地坪洩水坡度之低點應儘量靠近管道間,可達到較佳的排水效果且易於通管等效益。

牆排式配管示意圖
三、抬高式配管
此施作方式的原理,是透過架高式浴廁來進行,但會減少室內淨高。此構造係將設備裝置樓板抬高約20公分,以作為配管施作空間,在台灣多應用於老屋翻修、衛生設備重置等情境。實際執行上,則多以續接原污排水管口於結構樓板上的配管,惟因洩水坡度受限,且無法裝接透氣管(舊式老屋無此設計),仍難免會有排水較不順暢等問題。 除上述的老屋整修情況,若是新建的架高式浴廁,則以整體式衛浴搭配結構小降板及地坪裝修厚度加厚(可發揮隔音板功能,防止噪音傳遞),在僅塗佈防水層之結構樓板上,組裝整體衛浴設備;考量到配管空間的侷限性,無法跨管,污排水必須預先規劃分流路徑;且環狀透氣配管亦無接管空間,為排水順暢與水封之維持,污排幹管應於轉入管道間內,垂直向下接入污排立管、向上接入VP立管,管道間須具容納配管銜接之最小空間。

抬高式配管示意圖
同層排水工法的觀點與經驗分享
經過對趨勢的研究與評估,以及台中豪宅、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等專案的執行經驗後,益鼎團隊總結出多項施工要點如下:
一、以成本支出的角度探討
同層排水之降板式配管工法應施作雙層防水,而浴廁、廚房等區域之防水工程,建議應全面施作至高180公分,方能確保完整防水效果,但也將造成成本上的負擔。此類工法雖只需於自身所在樓層施工,無須進入下層住戶維修,但維修工序更加繁雜不易,惟可減少對鄰戶之干擾避免糾紛,相較於貫穿樓板的作法,實際上所花費的時間與費用更高。
二、應謹慎管理漏水源頭
用水區應以止水墩及施作防水等方式,以限制水損範圍。所謂的用水設備空間,指浴室、廚房、工作陽台等,皆須施作防水工程;浴室、廚房大量用水區域之防水工程更應全面施作至180公分高。此外,降板空間的防水工程,務必施作試水、試漏,搭配地坪洩水坡度,埋設小尺寸的地板落水頭,如此即可確保輕微洩漏不致直接影響下樓層,以爭取維修時間。 另,污排配管銜接方式與管道間配置則需預先規劃,確保具可行性;而管道間檢修門,應開向公共空間,使後續的檢修不受限。
三、結構樓板內不得埋設給水管
在民國80~90年代的建設,普遍將給水管埋設於結構樓板中,但當給水管損壞時,滲漏常沿結構內埋設的各式水電配管邊,或是結構中的小裂縫漫流,難以精準判知管損點,導致修復難度甚高,往往更須停水以打鑿樓板下層住戶,引起紛擾。有鑒於此,現階段的給水管施工規劃,應考量配管置換時以破壞最少、回復最快為原則,故冷熱給水管不可埋設於結構樓板內,並應優化相關設計,配管置換時以切割管溝方式,即可迅速更新給水配管。
結 語
展望未來,中鼎集團將持續關注相關趨勢,並投入「同層排水」等各項技術之研究與應用、累積相關實績,待未來政策全面上路後,即可迅速回應需求,致力為客戶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工程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