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術分享
工程採購數位轉型旅程與應用分享
— 工程事業群 中鼎 供應鏈工程師 高世偉
CTCI中鼎集團為國際級EPC統包工程承攬商,位於整體工程產業鏈的中游,本文將以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中的「採購」(P)環節出發,分享CTCI如何運用科技輔助,將採購流程逐步進行數位轉型,並透過各項應用,深化智能發展。
採購的數位轉型之路
採購最重要的目標是採買、管理,並使貨品如期如質交付。其中,又有兩項主要里程碑,首先是議定並簽訂工程採購合約,第二是管理並督導廠商履行合約。典型的採購流程,涵蓋了詢報價、比價、議價、決標、催貨、檢驗、運輸、廠商履約評鑑等,各單元作業都蘊含各自的學問,伴隨而來的是多樣、交錯的資訊傳遞。在傳統做法中,需運用人力處理大量作業與資訊,不僅耗時費力,更潛藏出錯風險。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部分作業已逐步轉型,交給電腦與資訊工具代為處理,未來更可朝向智能化發展,讓寶貴的人力運用,可轉移至策略的擬定、管理與規劃,並提早採取對應的措施。以下列舉CTCI近期發展的幾項應用方式。
應用一:自動批次詢價
在以往的詢價作業中,採購員需先蒐集設計部開立的請購單、廠商需知的請購說明與商業規定,再逐一將這些資訊打包為數個電子文件檔案,以撰寫email並夾帶附件電子檔案的方式,寄送給詢價廠商;由於一份詢價作業需詢問多家廠商,往往需重複上述動作數次。近年,因請購資訊與文件有了新的管理方式,以系統性、更規則的方式去建立與存取,帶動了進一步的自動化。 中鼎自2021年起,在詢價作業,已於專案執行的規畫初期,即將資訊系統內各作業節點的相關變數,提前並一次性的設定完成,使專案執行自上游請購單發行開始,即可自動串接到採購,讓採購員能以相當自動化的處理方式串連到詢價作業,不但提高詢價品質,所有邀標廠商也因同時收到同樣的請購資訊,達成作業過程的公平公正。

自動批次詢價示意圖
應用二:廠商線上報價
在以往的報價作業中,當廠商提供報價文件電子檔後,採購員須逐一將文件內的關鍵資訊輸入至資料庫,以用於採購管理作業中會應用到的各式報表與系統自動通知。由於採購員輸入資訊所花費的時間,與個人對系統熟悉度、詢報價廠商數、報價品項複雜度等因素相關,難免出現詢報價資料品質不理想,衍生出錯誤資訊被引用的隱憂,乃至於管理等問題。 近年配合資訊工具的功能提升,中鼎2021第二季後新成立的專案,所使用的商用軟體Smart Plant Material(SMat)採購模組,皆新增廠商線上報價功能SMat Portal(如下圖),廠商可自行於此平台輸入報價資訊並提供報價書,權責合一的作業方式(資料擁有者與資料輸入者一致),除省下大量採購員的工時,也大大提升資料品質與效率,使採購與專案的執行更順遂。

廠商線上報價示意圖
應用三:應用RPA/API與商工行政資料開放平台,同步政府/廠商公開資料
簽約對象(廠商)為工程合約中的重要資訊之一,在中鼎對於廠商基本資料的建檔管理,包括:合法有效公司名稱、公司狀態與登記住址、資本額、收款帳號…等,已轉為以網頁平台介面的方式讓廠商自行線上輸入,資料擁有者即為資料輸入者,可減少溝通與權責介面,落實資料即時性與正確性。 此外,政府為了讓企業與民眾可透過明確的授權,方便使用開放之商工行政登記及統計資料,成立「經濟部國家雲端商工行政公開資料分享計畫」,並開發「經濟部商工行政資料開放平台」,提供依法可公開商工登記資料及資料介接服務,讓民間與企業可開發相關加值或混搭應用服務,並透過網路,享受商工行政開放資料之各項便利應用服務。 中鼎自2021年開始,在廠商資料庫管理,已應用「商工行政資料開放平台」,將各公司的公開資訊逐步同步。此平台提供兩種資料擷取方式,一為原始檔案下載(CSV),二是透過系統介接API(XML或Jason)。若所需的資訊可輕易自檔案中取得,則以檔案下載後搭配中鼎自行開發RPA的方式(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作業流程機器人程式),在固定時間自動同步檔案中之資訊(示意如下圖);較不易於檔案中取得的資料,則透過系統介接API的方式進行同步,如此可確保中鼎廠商資料庫與政府資料一致,使廠商資料維持在最即時、最正確的狀態,有益於資料應用與廠商管理。

RPA的導入可大幅加速「同步政府拒絕往來廠商」的相關作業
應用四:通用商業條款資料數位化與查詢應用
簽訂訂單/合約前,甲乙雙方需議定商業條款,而條款內容為大量文字,相較過去雙方需以文件傳遞的方式澄清、議定,最後將雙方同意、調整後的商業條款置於合約附件中,作為履行合約的一部分。中鼎於2021年開始,已進行通用商業條款的數位化,整理此類文件中重要的歷史資訊,並搭配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工具進行資料數位化並儲存。此外,我們也開發了應用系統,使將來的採購代表能作多維度的查詢與匯出使用,相較於傳統作法,除可加速與廠商的議約外,也節省了人力,並降低因疏失而出錯的機會。應用系統示意畫面如下。

通用商業條款查詢系統示意圖
應用五:遠端視訊輔助檢驗作業
為確保出廠貨品符合專案採購規範,檢驗工作的落實至關重要。檢驗工作的安排,是以下單後規劃專案採購檢驗計畫為起點(Project Procurement Inspection Plan, PPIP),並依專案器材請購計畫和檢驗等級清單、設計單位提供的檢驗測試需求(Inspection Test Requirement, ITR)等文件,每份請購單的檢驗次數和檢驗方式(派檢驗代表,或以遠端視訊執行)、擔任檢驗員的人選,以及顧客是否參與會驗等資訊進行規劃。當顧客及專案同意,且工安、網路連接狀態無虞時,將優先安排遠端視訊檢驗以取代到廠檢驗。 遠端視訊的檢驗,亦可適用於PIM跨部門議題討論、或是跨工作領域設備檢驗,例如套裝設施設備、儀電有介面或需整合之設備,抑或現場檢驗員的經驗比較不足,可由資深者遠端指導,或用於教育訓練,學員可於電腦前同步觀看現場檢驗過程,摘錄案例分享如下: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日新月異,目前的遠端設備鏡頭多為手持,且手持鏡頭者同時還需進行檢驗工作,實際操作上稍有不便;為改善此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朝向等同於檢驗員視角、且安全無虞之固定鏡頭模式,以增加現場作業的便利性。
結語
上述為中鼎集團近年工程採購領域數位轉型與應用的部分案例分享。如同所有的數位轉型一樣,這是一段中、長期的旅程,要能享用最終數位轉型帶來的便利,起步須投入相當資源建立基礎。而自動化與智慧化的基石,來自於大量且正確的數位資料,若仍仰賴人工一筆筆建立資料,將緩不濟急;透過完善的規劃、搭配作業流程最佳化,並適時使用資訊工具協助,方能有效建立、蒐集數位資料並建立其相關聯,進一步達成單元作業自動化,進而邁向智慧化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