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術分享

智慧感測科技於工地管理之應用

工業4.0時代來臨,資通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中鼎集團於統包工程實務中引進自動化與智慧化的感測科技,並於2016年由創新研發中心與國立交通大學產學合作,開發合適的智慧感測科技,將其導入建造工地現場進行安全及物料管理,以期降低職業災害的發生率,並提升人員管理及建廠的效能。

建立產學合作
打造領先業界工程技術

工業4.0在2011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被提出後,已經在歐洲、美國、中國大陸等地成為政府與產業界關注的主要趨勢,物聯網(IoT)是實現工業4.0的重要關鍵,是將獨立功能的「物品」透過網路彼此互聯互通及共享資料,蒐集有用的資訊,並結合人工智慧,藉此實現自動化與智慧化。

中鼎於2016年7月與國立交通大學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以工業4.0自動化、智慧化為核心策略,運用物聯網、雲端、大數據分析、機器人及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打造領先業界的工程技術解決方案。該計畫合作團隊由交通大學與淡江大學共5位教授與相關博/碩士班學生共同組成,主要執行三個實務的研究議題,計畫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

一、局限空間,包含局限空間跌倒及墜落前兆偵測與智慧工地安全帽暨氣體濃度偵測與預估。
二、局限空間之網路通訊,包含局限空間之BLE(Bluetooth Low Energy)及Wi-Fi網路建立。
三、運用IoT技術於物料追蹤管理之研究。

圖1 計畫整體架構

IoT智慧感測
實現智能化工地管理

本計畫的研究議題一中,局限空間是指人的行動力與生存力受到影響的空間,此局限空間常常存在著危害的氣體與環境,但工作人員卻常常不自知,一旦發生工安意外,所有現場工程運作就必須停止,造成生命與公司的重大損失。因此,此議題研究將朝向於局限空間中,提供工安資訊與物聯網資訊之技術結合,如於工地安全帽設計中加入所在工作環境安全之溫溼度、空氣品質、有害氣體等智慧感測,或評估工作人員剩餘的工作時間等。本議題目標是成功達成即時偵測人員狀態與環境氣體,提高局限空間中人員工作之安全性,減少工地風險負擔。

在議題二中,研究目的是在為局限空間建立無線網路,以提供議題一之網路傳輸基礎建設。利用局限空間內所佈建之骨幹無線網路,使監控端得以收集更多施工人員有效資訊,達到保障施工人員安全的目的。本議題目標為實現適用於各類局限空間施工上之網路架構,且骨幹網路生成方式及傳輸方式能夠以簡易安裝之功能,讓施工人員能夠快速地建構一個具安全守護功能的網路。
在議題三中,研究目的是為有效管理建造材料,研究標的以管控儲存材料之木箱於存放場的位置為主,利用IoT元件,如Beacon、RFID及無線傳輸等,搭配行動裝置來進行研究,建置出一套具有實用價值的管理系統,以達成上述需求。

中鼎開發IoT智慧感測應用於工地管理,利用IoT所蒐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讓智能化的觸角延伸到工地現場,即時掌握施工人員的危險動作與環境內有害氣體,使人員安全得到更進一步的保障。倉儲管理部分利用GPS定位系統掌握物料位置,配合行動裝置搭載尋找木箱功能,可有效提高倉儲人員的工作效率。

從IoT到AIOT
共構CTCI智能工程競爭力

透過產學合作平台,不僅可落實中鼎集團「培植工程人才」的企業社會責任,亦可將過去的經驗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應用於工程領域,讓設計及建造的執行更有效率。而AI人工智慧技術及IoT感測科技的運用,更可將中鼎集團原本專精的統包工程能力升級至智能化建廠。

科技發展不斷突破,AI應用領域持續擴大,未來物聯網將更具智能,不同於網路只能被動供人使用,AI與IoT將整合成為智慧物聯網(AIoT),實現智能化EPC願景,強化中鼎集團在國際工程市場的競爭力。
print